近年来,关于如何防沉迷的讨论已多次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了业界内外的普遍关注。的确,随着中国年轻网民数量的增加和未成年人拜访年轻人的趋势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应该尽快关注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自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来,游戏行业反沉迷措施的实施明显加快。今年2月,网游反沉迷实名认证系统企业接入培训将在网上举行,其中提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到2021年5月31日,所有游戏公司都被要求完成将反成瘾系统整合到游戏中。从6月1日起,不能使用该系统的游戏将被暂停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沉迷接入工作时间要求的第一个重要时间点,即“需要在3月15日前完成游戏企业注册”到来之际,联想率先发布了《网络游戏反沉迷实名认证通知》,提醒企业加快办理注册登记。文章详细介绍了企业注册、版本板审核、游戏注册、渠道绑定、渠道审核等相关准入步骤,并再次重申截止日期为“4月30日完成渠道绑定,5月31日完成所有准入工作”。未完成访问的游戏将被冻结/删除。”此外,华为等渠道也推出了自己的游戏企业防沉迷接入指南平台。换句话说,现在各渠道基本上都在如火如荼地推广自己的戒瘾系统,彻底落地,整个行业的戒瘾接入彻底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考虑到这一点,对于那些尚未连接到游戏制造商防沉迷,值得开始提前知道如何遵守访问,得到批准许可办公室,然后它将如何影响他们的产品,即使还有不到三个月。
近年来,许多游戏公司都致力于推出和完善自己的青少年成瘾预防系统,采取了账户实名认证、设定时间强制下线等方式引导针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游戏。但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仍然认为目前的监督水平还不够。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旨在敦促游戏制造商实施更严格的反成瘾系统。例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鉴湖县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主任鲁曼认为,在体验过程中,应该每15至30分钟刷一次脸,以遏制未成年人成瘾。另一位代表周善宏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目前的网络游戏实名制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建议,为未成年人健康游戏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家庭、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履行监护责任。
但事实上,国内游戏监管部门一直在积极回应公众的声音。多年来,见证了中国游戏行业在防止上瘾方面的努力,并取得了快速进展。早在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所有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启动,并提出的核心概念“每天3小时的健康游戏时间”,这是在2007年正式试用。值得一提的是,这比拥有更强大游戏文化的日本和韩国早了10多年。两年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继续发布《关于禁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在限制游戏服务时间、严格实名注册、规定单次充值和累计充值金额等6个方面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不仅如此,在去年的游戏行业年会上,中国语音数字协会联合腾讯、网易、人民网等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了“网络游戏年龄提示”群体标准,同时也为预防成瘾实名认证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在,会议提出的戒瘾接入第一个时间节点即将到来,各主要渠道已开始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这也意味着,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即将进入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