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P”一词在近几年才被行业广泛使用,并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但在此之前,中国游戏行业的IP经历了几个阶段。2005年是中国游戏产业“末游戏时代”的开始,也是最早涉及IP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游戏厂商做游戏IP,更多的是依靠引进国外知名的网络游戏,冒险岛、魔兽世界、DNF等国外产品成为当时市场上流行的炸鸡。而在这些游戏中,成功的IP也有很多,《魔兽世界》便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这款游戏于2004年由暴雪发行,并于2005年4月在中国发行。15年来,《魔兽世界》一直存在。这款游戏的世界观、玩法、衍生小说和电影构成了《魔兽争霸》IP的核心,该IP在2016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全球票房为4.32亿美元,国内票房超过2亿美元。
除了引进海外网游,国内终端游戏也在进行类似ip的营销和升级。2005年推出的《Journey》、2006年推出的《Ask》等10年以上的国内网络游戏相继推出了系列续集。然而,与“春节商品”的单人游戏相比,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并不能像单人游戏那样每年都能收获一波玩家。这款续作更像是追求玩家审美的美术质量升级的迭代,而不是内容泛化的概念,本质上是其前身的HD克隆。自2008年起,完美世界先后获得金庸四部小说《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剑客》回归的游戏改编权,并进行游戏化。完美世界的远见在中国游戏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完美世界在2012年发布的《神雕英雄传》自然成为中国第一款IP手游产品。2013年,国内手机游戏市场开始爆发,IP正式登上舞台。在此之前,许多人对ipification有很多疑虑疑惑中,直到星山湖以300万元换取国产动漫《我叫MT》游戏改编权,并开发了第一个月流水超过千万的《我叫MT Online》,中国游戏人才才逐渐认识到IP在市场上的巨大力量。
但很快,中国的游戏产业开始陷入另一个极端,很多有钱的游戏公司开始盲目高价购买IP,没钱的直接诉诸盗版,但结果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很低。可以说,2013年至2015年是“IP”的繁荣时期。在这几年里,游戏制造商既盲目又疯狂。2015年,网易游戏520年度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网易游戏市场总经理吴欣欣并不担心网易游戏的辉煌成就,而是直接谈到了IP。“我认为2015年是手机游戏IP营销的元年”,成功推动整个中国游戏产业进入“终端游戏IP阶段”。在此期间,逐渐出现了《穿越火线:枪战》、《梦幻西游手游》、《传奇手游》等一大批终端改版产品。到目前为止,IP的价值已经开始上升,这是玩家消费、习惯和行业对版权意识不断增强的良好迹象。中国知识产权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创造者。
从借用国外IP到创造新的IP,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正在加速走IP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它并非没有出生的IP与质量的影响,但相比之下,最成功的全球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如DND在欧洲和美国,日本和口袋妖怪的DQ梦,中国的游戏知识产权经常通过后开始失去它的方向从游戏的初始阶段IP。除影视、品牌授权合作外,只有极少数游戏延伸到周边产品开发。客观地说,国内市场上并没有能与国外知名IP相媲美的“衍生文化”生态,涵盖泛娱乐、周边、共同创作等多种形式和领域。当然,这这是国内制造商在IP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深水区。但在这片深水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高质量IP的潜力,它们可能会成为世界级的IP。
在过去,大多数中国游戏制造商都是借用韩国和日本的IP去改编游戏,所以他们总是受到IP的限制。但今天,如果你着眼于那些冒险进入深水的游戏(游戏邦注:如《阴阳师》、《Implosion》、《Ark of Tomorrow》和《Original God》),你便会发现几乎没有一款IP不是由该公司自己创造的。除此之外,还有国内原创的单机游戏,比如《太五E卷轴》,在小编看来,这些游戏的影响力也可以形成IP。除了原创,这些极具潜力的国产IP也出现了多元化、系列化的表现。为了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IP,游戏产品系列迭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相比于以往的手游在迭代过程中,只进行质量升级的千篇一律,国产IP在系列化中更倾向于产品多元化。此外,在引进国外IP的同时,游戏厂商的IP运营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遵循原有IP产品的设置。例如,《火影忍者》这款充满活力的战斗IP便诞生了纸牌、mmo和动作战斗。同样题材的《街头霸王》也从格斗变成了纸牌。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也将成为未来IP的重要手段。此外,像《原神》这样以主机质量为目标而开发的原创IP是一种罕见且难以实现的类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寻找另一种可能的IP全球化路径。